{{imageTextInfo.title}}
群众观点是基层宣传工作创新的不竭源泉
□郑峰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宁德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源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文化建设的理念与经验,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思想领导,什么是真正的宣传工作。因而,推进基层群众宣传工作创新发展,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学习研究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思想和方略结合起来,不仅要学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与经验,而且要学习蕴含于其中的精神与风范,既做到温故知新,又达到学新知新。
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的成功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他更强调,“一滴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来地滴下去——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这些闪光的战略思想,应成为指导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遵循。
正是源于这样一种清醒认识和深刻思考,推进基层群众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就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狠劲,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努力,不回避矛盾问题,不怕出现反复。对认准的事情要有一股子韧劲,朝着既定目标,全力以赴,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在不断破解难题中抓好宣传思想各项工作落实。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不可急功近利,要更加重视打牢基础,艰苦奋斗。
秉承“滴水穿石”精神,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柘荣县就是在“小”字上做文章,在创新中与时俱进。从1990年乡村小小黑板报办起,一年年脚踏实地,逐步逐项在各乡村大办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办好文化站、阅报栏,创办农民图书馆、村史教育室、科技宣传服务站等系列化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从2002年起逐年逐步在全县所有村区建起漫画墙、喷绘墙、绘画墙、雕刻墙、电子墙等多形式宣传文化墙,到2012年建立乡村“小板凳宣讲队”,运用小载体宣讲大道理,进一步破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形势政策宣传进基层的难题。
注重理念手段的创新
推进基层群众宣传工作创新发展,要着力理念手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宣传就有一个效果问题,这涉及到宣传内容的思想性,又涉及到宣传的形式。思想性是宣传工作的灵魂,也是宣传工作的出发点。”他认为,“没有能为别人所按受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性就无从体现,宣传教育活动也就无从落实,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
创新的形式手段要讲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形式好呢?我们可以不断摸索,但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表现思想性,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流于形式,二是要有群众性,脱离了群众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多讲经济效益,铜钱扔到水里也要有几个响声,四是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
这就告诉我们,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创新形式手段,体现思想性、群众性、趣味性,讲求效益。柘荣县在上世纪90年代办起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小小黑板报,创新在于担任义务宣传抄写员的农村小学教师,每半月接到县委宣传部编印的黑板报“母报”后立即抄写,并向群众解惑答疑,解决了山区广播、电视、报刊难以进村入户的状况。而如今创新运用的柘荣县乡村“小板凳宣讲队”这一载体手段,则是利用小板凳便于携带的特点,充分运用大众熟悉常用的话语,深入社区农家小院、祠堂凉亭桥头、村口田间地头等场所,讲身边人、说身边事、话身边理,使宣讲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使基层群众宣传思想工作常做常新。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贯穿《摆脱贫困》一书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就是群众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他更强调,“要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改进各级领导的工作作风,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致力倡导的“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到农村去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搞好形势教育,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疑虑,是办实事。”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让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既是党的群众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又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工作机制。
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意识,必须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落脚点。要注意把握群众的接受习惯,说群众能懂的话,讲群众身边的事,多运用疏导的方法、群众参与的方法,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柘荣县乡村“小板凳宣讲队”宣讲内容通俗实用,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现场互动与才艺展演相结合等宣讲形式,通过讲述亲历、亲闻、亲为的生动鲜活故事,展现基层党员群众中的平凡感人事迹,才能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
(刊登于闽东日报2014年6月15日第3版)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