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历史与现状

【建置沿革】

西周至春秋战国属七闽、闽越地,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废闽越。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徙其民于江淮间,以其地属会稽郡。东汉建安(始于196年)初,属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置东安等县,属东安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齐(479—502年)复为晋安郡。梁天监(502—519年)中,析晋安郡置南安郡,直至陈(557—589年)均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安郡改为县,以其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属南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县置丰州,属丰州南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丰州并入泉州(今福州),属岭南道泉州南安县。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均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直至后周(951—960年),永春均属清源军。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建总督郝玉麟请准,升永春县为永春州,辖德化、大田二县,直隶福建布政使司。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仍为永春县,属厦门道。民国16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9月9日,永春县划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14日起,属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18日起,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12日起,属福建晋江专区。1971年6月17日起,属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6月起,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原泉州市改为鲤城区),属福建省泉州市至今。

【人文积淀】

永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桃林场时期,有名宦陈镜台、盛均、陈保极、留雄。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有名吏留从效、留正、庄夏、柯述。明清时期,有名吏颜隆、颜廷榘、庄际昌,抗沙俄名将林兴珠,武探花周自超,农民起义军首领林俊。民国时期,有民主人士郑玉指、宋渊源、潘节文、余逢时,热心举办教育的周公甫、苏克惠、曾天民,实业家沈逢源,华文教育家林连玉。20世纪20年代,有农民运动著名人士张大宣、颜步青。30年代,有安南永游击革命著名共产党员李南金、林多奉、李素明。50年代,有省部级领导干部林一心、梁灵光,有“永春三侨领”全国侨联副主席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改革开放后,有省部级领导干部苏昌培、陈明、洪永世,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语言学家陈章太、林连通,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研制元勋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国外研究中心总地质师苏永地,著名教授学者郑小波、郑金贵、许江、余建星、陈初升等。海外名人吴作栋、余承尧、余光中、刘抗等祖籍地均为永春。

【著名侨乡】 

永春县是著名侨乡,有海外华侨华人116万人、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分布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等地回国定居的归侨2300多人。海外永春宗亲同乡社团组织116个,遍布世界各地,马六甲永春会馆成立于1800年。全国侨联副主席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三侨领,吴作栋、辜振甫、梁披云、余光中等都是永裔乡亲。旅外乡亲通过各种方式为永春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慷慨捐赠社会公益事业累计7.5亿元,设立侨捐基金100多个。许多海外乡亲利用各种优势,回乡投资兴业,在永春发展的侨外资企业100多家。

地理  气候  区划  人口

【地理位置】

【气候】

2019年,永春县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正常,年日照时数偏高。综合分析:年平均气温21.5℃,与30年年平均气温20.6℃相比属异常偏高(2019年平均气温突破了出现在1998年的历史最高值21.4℃); 全年有7次暴雨过程,暴雨日数3天,汛期强降水天气较多,降水强度较强;全年有3个台风影响永春县,与常年2-3个相比属于正常,影响偏轻;全年高温日数(≥35℃)30天。综合分析,2019年永春县气象灾害偏轻,属较好年景。

【行政区划】

永春县辖桃城、下洋、蓬壶、五里街、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锦斗、达埔、吾峰、石鼓、东平、东关、桂洋、苏坑、仙夹18个镇,横口、呈祥、介福、外山4个乡,共有27个社区、209个行政村。

【人口】

年末全县常驻人口46.8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出生率10.6‰,死亡率6.9‰,自然增长率3.7‰,城镇化水平为60.2%。

2019年永春县总人口为64.07万人,出生人口6766人,出生性别比117.42%,死亡人口3357人,自然增长率5.4‰。

截至2019年11月30日(户籍年统时间),永春总人口60.36万人,总户数16.89万户,其中城镇人口28.69万人,乡村人口31.67万人,男性31.96万人,女性28.41万人。


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

全县农用地128616公顷,建设用地10099.38公顷,未利用地6827.47公顷。耕地保有量1753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6586.7公顷。

【矿产资源】

至2019年,永春县境内已发现近200处矿点,矿种有30种,主要矿产资源有无烟煤、水泥用灰岩、高岭土、铅锌矿、建筑用石料、矿泉水、地热等。从总体上看,主要特点:矿产种类不多,资源总量不大;矿产资源勘查程度总体较低;矿床规模较小,矿石品位总体不高;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其中天湖山煤矿区是福建省主要煤炭基地之一,全县煤炭保有储量7392.87万吨,水泥用灰岩探明储量39017.33万吨,高岭土资源储量1722.41万吨,明矾石资源储量31.3万吨,脉石英资源储量29.31万吨,地热、矿泉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

2019年,永春县总用水量28256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最多,为12822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2195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627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5.4%;其次是工业用水量11642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41.2%;居民生活用水量2391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8.5%;城镇公共用水量988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3.5%;生态与环境补水量413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1.5%。用水指标如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3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96立方米/亩。

【林业资源】

森林资源  永春县林地面积10.57万公顷,森林面积10.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43%,森林蓄积697.69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10.57万公顷。森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7.96万公顷,占77.65%;竹林面积7940公顷,占7.74%;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1.38万公顷,占13.47%;非林地上片林面积1170万公顷。森林面积按起源分:天然林面积3.17万公顷,人工林面积7.21万公顷。天然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2.52万公顷,占79.59%;竹林面积6100公顷,占19.27%;疏林地面积60公顷,占0.2%;灌木林地面积290公顷,占0.91%;封育未成林地面积10公顷,占0.03%。人工林面积中:乔木林面积5.44万公顷,占75.48%;竹林面积1840公顷,占2.55%;疏林地面积30公顷,占0.04%;灌木林地面积1.38万公顷,占19.2%;人工造林未成林地面积1970公顷,占2.73%。生态公益林面积3.21万公顷,占林地面积30.3%,均为省级生态公益林地。

植物资源  永春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气候并存。由于东南季候风的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其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水热资源,使永春县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全县已查清维管束植物193科817属1583种。其中蕨类植物35科58属97种;种子植物158科759属1486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10科21属35种;被子植物148科738属1451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29科578属1176种;单子叶植物有19科160属275种。境内分布的国家Ⅰ级保护树种有5种:水松、水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国家Ⅱ级保护树种11种:金毛狗、黑桫椤、刺桫椤、榉树、樟树、闽楠、半枫荷、花榈木、红豆树、鹅掌楸、福建柏;省级保护树种16种:油杉、青钱柳、沉水樟、红锥、华南桂、细柄半枫荷、红楠、福建悬钩子、绒毛小叶红豆、短柱树参、多毛羊奶子、刨花润楠、福建酸竹、鳞苞锥、乌冈栎、白桂木。

野生动物资源  据永春县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常规调查和1999年夏季进行的专项调查资料表明,全县有兽类7目13科26种,其中猎人访问3目3科6种;鸟类13目34科114种,其中猎人访问1目1科1种;两栖类1目5科18种;爬行类2目11科31种,其中猎人访问1目2科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豹、蟒等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白鹇、红隼、红脚隼、游隼、鹰雕、乌雕、普通鵟、黑冠鹊隼、赤腹鹰、黑鸢、松雀鹰、雀鹰、草号鸟、领角号鸟、鹰号鸟、虎纹蛙等20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鼯鼠、黄腹鼬、黄鼬、豪猪、豹猫、画眉、滑鼠蛇、火斑鸠、黑斑蛙、白鹭、大白鹭、眼镜蛇、眼镜王蛇、戴胜、金腰燕、毛脚燕、家燕、小山蛙、戴云湍蛙等19种。

古树名木资源  全县有古树22科、34属、39种,总株数为700株。其中散生古树297株,古树群5群、403株。其中一级古树23株,二级47株,三级630株。全县千年以上的古树有4株,其中圆柏2株,位于蓬壶镇观山村芹菜庵和桂洋镇文太村宫边;桂花1株,位于石鼓镇桃场社区观音阁;南方红豆杉1株,位于横口乡福中村宫角。

【农业资源】

气候资源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戴云山脉东南麓,属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2019年,永春县雨季雨涝和夏秋气象干旱皆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但气象灾害总体较轻,年景较好。年平均气温21.5℃,比常年偏高2.3℃,创历史新高。年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2.7℃。年降水量1773.4毫米。年日照时数1773.4小时。2019年有3个台风影响永春县,分别为1904号“木恩”、1909号“利奇马”、1911号“白鹿”。

土地资源  永春县土壤以砖红壤和红壤为主。砖红性红壤主要分布在

中部、东南部沿桃溪、湖洋溪两岸的低丘地带,红壤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高丘陵地带;黄红壤多分布在西部海拔700~1230米的中山地带;黄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山峰上部。2019年末,行政区域总面积1456.8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94万公顷,人均耕地0.03公顷。

水文资源  永春水资源主要有境内年降水、山塘水库蓄水和地下水组成,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11.9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21亿立方米 。永春县流域面积1652.85平方千米,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流有16条。主要溪流有5条,即晋江东溪上游的桃溪、湖洋溪和岵山溪;晋江西溪上游的坑仔口溪、一都溪。

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农林产品、药材、水力、矿藏等资源优势。全县林地面积10.5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97.69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3.21万公顷,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农产品主要有芦柑、荔枝、龙眼、茶叶、食用菌、毛麻竹等。野生中草药材资源丰富,全县有地道药用植物1000多种,是福建省著名南药出口基地县。

【能源资源】

永春县水资源总量18.2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量11.9万千瓦。永春县水电开发较早,被誉为“小水电之乡”。至2019年底,全县有水电站141座,其中县属水电站10座,引资水电站3座,国企自备水电站5座,乡村水电站123座,共装机236台,装机容量10.90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率91.6%。2019年全县水电发电量3.5亿千瓦时。 

【旅游资源】

永春,古称“桃源”,置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幅员1456.87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236个村(社区),户籍人口60.36万人,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全县森林覆盖率70.43%,绿化程度95%,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香都等20多项国家级称号。全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2个:牛姆林、北溪文苑;国家3A级景区5个:百丈岩、魁星岩、乌髻岩、仙洞普济寺、雪山旅游区;国家2A级景区6个:老醋文创园、余光中文学馆、云河谷景区、天湖岩、中国香都、埔头农业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北溪和仙岭-汤城-观山片区;省级观光工厂3个:永春老醋文创园、彬达文创园、顺德堂老醋食品有限公司;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牛姆林、雪山旅游区、北溪文苑;省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个:北溪文苑(四星)、东溪大峡谷(四星)、百丈岩(三星);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3个:呈祥乡、五里街镇、岵山镇;省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个:岵山镇;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4个:大羽村、茂霞村、观山村、东溪村、三岭村、埔头村、南美村、西村村、福东村、福德村、锦龙村、丰山村、吾江村、苏合村、东美村、花石村、龙水村、东里村、新琼村、西昌村、夹际村、山后村、汉口村、紫美村;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个:大羽村、三岭村;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1个:大羽村。星级酒店2家、旅行社及营业部26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纸织画、白鹤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项:永春芦柑、永春佛手、永春篾香、永春老醋、永春漆篮、永春纸织画、岵山荔枝。

【环境质量】

水环境状况  2019年,晋江水系永春段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状况优。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等4条主要河流水质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

大气环境质量  2019年,永春县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优良,综合指数2.37,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63天,优良率99.4%,连续3年排名位居泉州市第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0.03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0.00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0.007毫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0.020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一氧化碳(CO)日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年均值0.8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年均值0.126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年评价指标二级以上标准要求。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