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脱贫攻坚】

    2016年,永定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脱”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区投入各项扶贫专项资金3632.05万元,其中本级财政用于贫困村发展专项资金580万元。通过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突出生产发展等措施,标识脱贫人口6022人,净脱贫5700人,占年度脱贫任务5270人的108.1%。

    强化组织领导  2016年3月,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永定区脱贫攻坚战役指挥部,从区直各相关单位抽调10名专业干部集中办公,实行兵团式作战、扁平化管理。同时,强化攻坚力量。全区4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贫困乡52个贫困村都有市领导或区处级领导联系挂钩帮扶,且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省、市、区直机关或乡镇干部任第一书记。全区参与挂钩帮扶干部3392人(含市级99人),实现贫困户干部挂钩帮扶全覆盖。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2016年,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永定区把金砂乡、合溪乡、堂堡乡、岐岭乡等4个贫困乡、52个贫困村作为薄弱环节进行扶贫攻坚。采取进村入户、逐户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3477户11673人,全部录入国家、省信息网络,完成比例100%。通过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穷根”。致贫原因前三位是因病、缺资金、缺技术,分别占比36.5%、20.36%、13.78%。同时,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其中,贫困计生户比例最大,占比30.9%;其次是低保救助户,占比15%。

    出台配套政策   2016年,区委、区政府落实上级政策措施,结合实际下发《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脱贫攻坚挂钩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形成全区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的政策体系。其中,《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分类施策,分别针对贫困户的低保救助到户、就业辅助到户、生产扶持到户、住房建助到户、医疗援助到户、就学资助到户、科技帮扶到户、社会捐助到户、结对扶助到户等“九到户”政策和针对贫困乡、贫困村的“整村(乡)推进”,确保精准帮扶到村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落实。

    实施国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2016年4月,永定区依托城发公司成立永定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筹对接造福工程易地搬迁等扶贫措施的投融资工作。根据市下达永定2016年国定易地扶贫搬迁4122人的任务,执行建房面积相关规定,守住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红线,杜绝把安置房建成“小洋房”“小别墅”,杜绝贫困户因建房举债。2016年,全区实施国定易地扶贫搬迁1244户4122人,其中集中安置198户629人、分散安置1046户349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省级安置区6个,分别是大溪乡太联村下科、仙师镇秀富村、抚市镇中湖村杏坑、合溪乡武北村、古竹乡蛟塘村、大溪乡湖背村等。此外,全区造福工程搬迁任务3500人,完成5834人,占任务166%。

    实施光伏电站扶贫工程   引导贫困户将扶贫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按“先建后补和以奖代补”的原则,对重点贫困乡建设装机容量不低于5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区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补助;对重点贫困村建设装机容量不低于3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区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助。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区政府对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每户补助5000元、发展生产以奖代补每户补助5000元、发展生产贷款(三年期5万元以内贷款)贴息补助等三种精准资金扶持模式,贫困户可根据自身实际,从中选择一种方式进行补助。2016年,全区建立光伏扶贫电站21座,有19个贫困村实施太阳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651户贫困户参股建设太阳能光伏扶贫发电站,装机总容量2450千瓦,均并网发电,并给651户贫困户带来68.5万元、给16个贫困村村财政带来33万元收益。其中湖雷嘉华农业生态观光园吸收70户贫困户、每户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1000千瓦,每月每户贫困户固定收益500元,每年可增收6000元。

    实施扶贫小额信贷  为了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解决脱贫攻坚资金不足的问题,全区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1200万元,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和银担合作机制,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工作有序推进。其中,永定区在《龙岩市永定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基金管理协议书》中,明确“对不良贷款,担保公司和银行按4:1承担扶贫信贷风险”的风险共担机制。2016年,全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基金为730户贫困户小额信贷担保共计3198.1万元,占市下达任务数213.2%。其中,用于种植养殖加工贷款602户2679.5万元(其中为一家公司担保50万元),每户每年可望增收4000元;用于光伏扶贫项目102户388.6万元;其他(运输、商业)26户130万元。

    开展“雨露计划”培训  全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20期8162人,其中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12期748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期235人,“雨露计划”市下达400人任务,培训5期(金砂、仙师、抚市、下洋、陈东)446个贫困人口,带动一批贫困户实现就业、创业。大溪乡莒溪村10户贫困户通过参加养殖专业技术培训,掌握水鸭养殖技术,发展附加值较高的连城白鹜鸭养殖200多只。


【干部驻村挂钩】

2016年,永定区第四批25名驻村任职党员干部(其中省派6名、市派8名、区派11名)到全区2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挂职三年(2014年4月—2017年4月)。驻村干部自觉转换角色,主动融入农村,认真学习有关惠民惠农政策,理思路、谋发展,驻点村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推动驻点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据统计,全年省、市、区三级下派驻村干部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443万余元,其中省派986万元、市派1016万元、区派1441万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41项,其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6项、改善生产生活项目88项、促进社会事业进步27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投入437万元,新增经济作物面积1068亩,新增专业经济合作组织4个,新办农村经济实体7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79人次,新型农民培训951人次,建立农村致富创业基地7个。经过发展生产,各驻点村生产发展势头良好,村民、村集体“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改善生产生活项目投入1775万元,开展拆旧建新工程20处;硬化道路28公里,机耕路25公里;道路亮化24公里,安装照明路灯156盏;农民公园绿地7处,公园绿地面积1820平方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投入1231万元,新建村部及改善或维修村部3座,新建村务公开栏14个,组织村主干业务培训176人次,发展党员18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人。修建各类养老院3个;资助贫困学生47人,资助金15万元;慰问特殊群体914人次,慰问金42万余元。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