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脱贫攻坚】

2018年,全区有金砂、堂堡、合溪、岐岭4个贫困乡、54个贫困村。4个贫困乡54个贫困村都有市领导和区处级领导联系挂钩帮扶,且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省、市、区直机关单位挂钩。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全覆盖,全区参与挂钩帮扶干部4360人(含市级220人),实现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全覆盖。经年度动态调整后,永定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4639户15319人(国定3230户10537人,省定1409户4782人),其中2016年脱贫2359户7839人,2017年脱贫2394户8064人,2018年脱贫148户419人(各年度数据含户内增减人口)。年底尚有1户3人未脱贫(系2018年8月新增贫困户),脱贫率99.9%。全区贫困户收入增长水平高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推进,永定按照“小调整、大稳定”的原则,完成363名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的动态调整,确保挂钩帮扶贫困户工作的连续性,并逐户落实帮扶责任,精准施策。

强化督导落实  2018年4月,为强化脱贫攻坚和巡察整改措施落实,永定区委组织部抽调一批从区直单位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成立3个区级脱贫攻坚工作督导组,人员与原单位脱钩,在区农业局(脱贫办)集中办公,负责脱贫攻坚成效督导等工作。督导组开展6次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督导,并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按10%以上的比例进行一次电话抽查,从而促进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实施“扶贫保”  为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作用,根据《关于做好“扶贫保”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龙农〔2018〕190号)精神,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扶贫保”农业保险。由财政出资27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扶贫保”农业保险,助力脱贫攻坚战役,2018年理赔65户10.5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战役,进一步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引导企业自愿帮扶  2018年12月12日,区扶贫办、区工商联与海尔集团统帅电器公司举办精准扶贫公益万里行(永定)捐赠活动,海尔集团统帅电器向区内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每人1台洗衣机;深入高头乡高北村、高东村、大岭下村,给5户贫困户送去大米、油和棉被;并对全区4755户贫困户发放一批家电购机补贴券,凭券购买家电可享受每台500元的优惠。

设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就业  2018年7月,永定出台《关于扶持永定工业园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通知》(永人社〔2018〕141号)文件,在乡镇设立扶贫车间,拓展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对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和就业贫困户,均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年全区认证5个“扶贫车间”,吸引农村劳动就业人口410多人,其中贫困户累计86人。

继续强化实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永定出台的关于印发《龙岩市永定区2018年脱贫攻坚战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主体责任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区对乡、乡对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把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工作纪律等落实到岗到人,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立述职报告制度。年底,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向区委、区政府作书面述职报告,主要汇报履行职责、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评价。三是关键环节主要领导签字确认。严格落实在贫困人口进退识别、建档立卡、每周及每月数据报送等关键环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街道)长(主任)要签字确认。根据省、市扶贫工作部署,在做好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基础上,抓好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实施国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2016年来,永定实施2762户9387人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其中,国定标准易地扶贫搬迁1684户5491人,省定标准造福工程扶贫搬迁1079户3896人。其中,2018年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73户565人(其中:省定42户132人贫困对象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已全面竣工,竣工率达100%。非贫困对象同步搬迁共131户433人也同步推进)。全区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率100%,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均按规定实行“一户一档”进行资料归档。

实施光伏电站扶贫工程  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永定区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以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利用村部或学校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已建光伏扶贫电站84个,并网发电规模5955.91千瓦,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村54个,关联建档立卡贫困户1652户,累计发电总量651.28万千瓦时(其中,2018年度263.61万千瓦时),结算电费253.99万元(其中,2018年度结算电费102.81万元)。

实施扶贫小额信贷  全区累计为1871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241.4万元,占风险补偿金1500万元的5.49倍。覆盖面39.34%。其中2018年新增贷款1287.3万元,贷款余额7443.68万元。

开展“雨露计划”培训  2018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90人,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9人,贫困户创业培训69人。

实施竞争性产业扶贫项目  永定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来抓,制定出台《龙岩市永定区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永脱指〔2018〕9号),聚焦区内果蔬、茶叶、畜禽水产、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和闽西“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等特色产品,推进激励性产业扶贫工作。2018年,全区24个乡镇(街道)153个建制村共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163个,占全区有贫困户的建制村的55.47%;有贫困户3070户10648人参加激励性项目,占全区贫困人口的69.51%。


林下仿生态灵芝栽培  全区新增林下仿生态灵芝26万袋,比上年增加3万袋,比增13.04%。生产基地扩展到合溪、湖雷、龙潭、培丰、城郊、虎岗、湖山、仙师、洪山、西溪、抚市等11个乡镇。建立林下仿生态灵芝栽培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家(城郊镇双溪村邱家坪龙岩市永定区文烽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抚市镇鹊坪村龙岩市永定区康满园专业合作社)。2018年,灵芝生产管理模式以“集中制棒分户管理”为主的新模式。

【干部驻村挂钩】

2018年,永定区第五批63名驻村任职党员干部(其中省派8名、市派14名、区派41名)到区内54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6个党建示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挂职三年(2017.12-2020.12)。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后迅速转换角色,调研掌握驻点村基本情况,制定驻点村三年发展规划,驻点村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精准帮扶促和谐。全区派驻单位发放慰问物资和慰问金38万余元。省、市、区三级下派驻村干部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476万余元,其中省派干部争取1406万元、市派干部争取2434万元、区派干部争取2636万元,推动了驻点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六大员”改革】

2018年,农村“六大员”(指:村级农民技术员(含水利技术员、动物防疫员、林业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公共卫生员、文化协管员。整合后的农村“六大员”包括:综治协管员、计生管理员、防汛信息员、国土规划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文化与食安协管员、农技员(含水利员、林技员)、扶贫协理员、民政协理员、残疾人工作联络员、统计员、交通劝导员、交通协管员、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网络化环保监管员、河道专管员、保洁员、铜锣锣长等村级服务队伍)改革在上年试点的基础上整合全区推进,24个乡镇(街道)按《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定区农村“六大员”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永委办发〔2018〕39号),对农村“六大员”进行整合。按照“一人多岗,责随岗走,同类归并,减员增效”的总体要求,选聘了农民技术员、计生管理员、文化协管员等22类1935名“六大员”。11月完成新选聘的“六大员”培训,“六大员”正式上岗履职。对农村“六大员”实行“乡聘、站管、村签约”机制,“一年一聘,动态管理”模式,由乡镇站所负责考核,报区直主管部门备案。区直业务主管部门将农村“六大员”津贴补助拨到乡镇(街道)财政专户,由乡镇(街道)按量化和考核结果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村“六大员”个人账户。通过整合减员增效,加强管理,强化奖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落实“六大员”工作待遇,调动“六大员”的工作积极性。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