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平潭,有“千礁百岛”之美称,区位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宽阔的海域与外海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日照充足,岛上风光秀丽迷人。
进入 21世纪,平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探索进行两岸区域合作试点”。2011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标志着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2年9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2011-2030)》,标志着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
平潭的大开放、大开发已经势在必行,而如何优化平潭发展的产业结构,如何创立支柱型产业,带动平潭经济的发展,成了最关键的问题。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就提到,应发挥平潭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两岸旅游合作,推动旅游线路对接延伸,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将平潭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
2014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考察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是平潭最大资源,一定要好好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岛。”习总书记的殷殷话语,给平潭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今,岚岛大地正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目标,扬帆起航,乘势作为。
12月8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来到平潭进行专题调研,对平潭石头村落、美丽之冠、海坛古城、平潭台湾商品免税交易市场等项目实地考察。吴文学提出,要紧紧抓住平潭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发挥好“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双重叠加优势。
12月19日,2014年国际海洋旅游经济论坛暨平潭国际旅游岛高峰会议在平潭隆重举行。这是一次高规格的旅游经济论坛,吸引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各路专家学者参会。他们把脉平潭旅游产业发展,围绕“自贸区背景下国际旅游 岛发展与区域合作”、“国际旅游岛生态开发与跨界整合”、“海上丝路新开发与海岛人文遗产保护”、“海岛体育旅游产业与海岛休闲旅游产业”四大议题,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应当说,建设国际旅游岛,平潭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平潭海岸线总长408.7公里,约占福建省海岛岸线的15%,其中海滨沙滩总长达70公里。由于地质构造和海水侵蚀的影响,发育众多奇特壮观的海蚀地貌形态,既有平坦宽阔的海滨沙滩,又有数不胜数的象形奇岩异石。湖、海、沙石相映成趣,奇、幽、险、俏引人入胜,构成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景线,博得文人墨客的吟咏赞叹,有“海滨沙滩冠九州”、 “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
随着平潭开放开发脚步前行,全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接待能力有较大提升,旅游环境建设取得了成效,这几年入岛旅游人数大幅增长。
2014年,在实验区大开发大发展的背景下,平潭旅游围绕“发挥对台优势,构建环海峡旅游圈”主线,积极构建环海峡旅游先行区,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全区旅游发展。顺应旅 游消费需求,着力打造“清新福建 • 神奇平潭”品牌,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努力构建国际旅游岛目的地。全年游客接待总人数达182.31万人次,同比增长 29.21%。特别是“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 15.19万人次,同比增长80.18%,旅游收入 3930万元, 同比增长 394.27%。
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实验区委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带队的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成立实验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全区旅游产业。
为了加快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实验区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力度,海坛古城、竹屿湖国际城市雕塑园、“美丽之冠” 等一大批旅游项目落地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实验区还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旅游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旅游营销。组织平潭旅游企业赴上海、天津、西安、武汉、厦门等城市参加旅游展会。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清新福建月”等省外旅游推介活动,携手旅游企业向厦深铁路、向莆铁路、合福铁路沿线城市推介,奔赴全国20多个赴台游自由行城市,宣传平潭赴台旅游黄金主通道和海坛风光。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邀请台湾旅游业界20多家旅行社及媒体来岚踩线,提高平潭旅游知名度。举办 2014“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两岸职工自行车赛、两岸沙滩文化节、横渡台湾海峡、亚洲风筝滑 板冲浪赛等特色旅游营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平潭旅游知名度。
二是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到 2016年,全区建成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全面推动平潭乡村旅游发展。引进台湾农家菜培训方式与“田妈妈”制度 ,邀请台湾美食展筹备委员会来平潭,培育乡村旅游餐饮 , 提升平潭餐饮业服务水准。借助台湾骑行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平潭骑行旅游运动发展。已成功举办平潭首次领骑培训班,培育出平潭第一批具有领骑证的专业人员。
三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验区加快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及旅游交通指示标识标牌建设,管委会召开主任办 公会议,明确任务分工,采取倒计时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进展。启动建设海峡旅游集散中心。依托澳前海峡高速客运码头,投入1200万元,对旅检大楼、航运码头等原有设施改造建设,整体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正加快残疾人公厕改造、巴士上下车指示牌建设。
为配合日益增长的旅客数量,在海峡旅游集散中心基础上,计划再建设1-2个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同时,着手建设海关二线卡口、龙凤头海渔广场、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 坛南湾、海坛古城游客服务中心。投入 60万元,在全区主干道交叉路段及景区接线位置建设 30 块标识标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未来随着平潭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平潭岛,创建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将会很快实现。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