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鲤城志(1949-2000大事记)
1949年
10月6~12日,城关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仙游解放活动,万众载歌载舞盛况空前。
1950年
1月,设在城关的仙游高级中学和仙游县立中学合并为仙游中学。
1月28日,仙游火电厂经整修恢复对城关供电。
2月,第一区(城关)公所由社会服务处迁到田埂底鲤湖(今鲤城幼儿园大门临街东侧)。
3月,城关工商联成立,接管仙游商会。
5月,城关开始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1年
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第一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对农居民划分阶级成份。没收地主的土地、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以及公轮田、学田等,将没收的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并发给土地证。
12月,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城关工商界各行业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款12.5亿元(旧人民币,折新人民币12.5万元),获华东军政委员会电贺并授锦旗表彰。
1952年
8月19日,城关首次物资交流会在模范街市场(今胜利南路)开幕,历时5天。国外67个代表团参加贸易交流。交流会开展各种购销业务,参加交流的群众计81274人,场成交额达65.15万元。
8月,全县行政区划为15个区,第一区(城关)辖9个街(乡)。
同月,城关至度尾中岳公路建成通车。
同月,县人民政府接办私立慕陶联合中学,改为仙游二中和仙游女子中学(址在今二中、县政府、人武部、仙游宾馆)。1956年女子中学并入仙游二中。
12月,城关工商联裁撤,成立县工商联。城关按行业组建48个同业公会。
冬,城关到榜头、龙华两条公路建成通车。
同年,在胜利南路西侧建第二市场(俗称新市场)。翌年,新市场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593.45平方米。
1953年
5月,第一区(城关)分批进行选举(时称“普选”),产生第一届乡(街)人民代表乡(街)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召开,选举产生各乡(街)长及乡(街)其他组成成员。6月25日,改第一区公所为第一区人民政府,辖街(乡)不变。7月1日零点,进行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区人口数缺)。8月29日,城关至永春湖洋公路修复通车。
12月,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取消城乡粮食交易市场,开始实行粮、油统购统销,并开始实行城镇居民粮油定量供应制度。城关定量供应的人口4624人,人均每月供应粮食17斤。
1954年
2月,城关人民踊跃认购国家公债。
6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城关私方人员、个体商业户、手工业者分别转入地方国营企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商业和合作小组,完成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月15日,城关开始按人口定量凭证供应棉布。
12月食糖实行国家统收购、定量供应政策。
1955年
3月,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命令,境内开始发行新人民币,同时以新币1元兑换旧人民币1万元回收旧币。4月1日,旧人民币在境内停止流通。
9月10日,改仙游县第一区人民政府为城关镇人民委员会,辖木兰、十字、洪桥、东河(今东门)、生建(今城内)、南桥(含今柳坑)6个街。
10月,城关镇人民委员会办公地点由西门兜林寿国大厝迁到至喜亭巷天主堂。
同月,城关各界开展反对使用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签名活动。
1956年
春,宣传、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年,城关镇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个,初级社7个。参加高级社、初级社的农民共1721户,8407人。未入社的297户,1380人。
5月,在木兰街动工兴建仙游糖厂,1957年建成投产。
8月,城关镇6个街相继举行第二届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各街人民委员会主要组成成员。
同年,泉山渠建成,成为城关主要的灌溉排水渠。1980年后,灌溉排水功能逐渐丧失。
1957年
3月,朱德委员长在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陪同下,视察仙游糖厂(在境内)。
1958年
3月,各街(乡)分别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各街(乡)人民委员会主要成员。
4月,撤区并乡,城关镇下辖6个街(乡):城北乡(今龙泉、坝垄、蜚山、万福村)、东河街、南桥街、十字街、木兰街、洪桥街。
6月,境内传达、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9月,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县在燕池铺筑“小高炉”,设立钢铁生产指挥部。
9月,撤销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城关镇人民委员会改为城关人民公社管委会,下辖木兰(包括龙泉、玉井、来洋)、跃进(包括洪桥、十字)、南桥(包括柳坑)、共进(包括城内、东门)、城北、龙岩、下楼、富洋8个生产大队。
11月,全社办起146个公共食堂。有4051户农户,占总户数99.11%的社员在公共食堂用餐,后陆续自行解散。
1959年
9月,实行粮制品凭票供应。
12月,实行食糖凭票定量供应。
1960年
6月,境内开展“新三反”(反官僚主义、反地方主义、反本位主义),斗“三风”(贪污、浪费、违法乱纪)、扫“五气”(官气、娇气、骄气、暮气、怒气)运动。
1961年
1月,全镇贯彻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共产风”和“一平二调”等错误。
12月16日,召开城关公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7名,选举产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15人,监察委员会成员5人,县人民法院陪审员30人。选举陈学逸为社长,严明梅、曾文信为副社长,林洪棋为监委会主任。
同年,在城内街设立煤场,城区居民始以煤炭为燃料。
1962年
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体制。
12月,召开中共城关人民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7人,选出书记刘凤英,副书记郑文锦、刘瑞福。
1963年
3月,城关地区中小学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7月29日,召开城关人民公社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53人。选举陈学逸为社长,严明梅、曾文信为副社长,郑文锦为公社监委会主任。
10月,开展“五反”(反官僚主义、反本位主义、反分散主义、反铺张浪费、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运动。
1964年
6月1日,从城关公社划出6条街,即:洪桥、十字、南桥、柳坑、兰星(后改为木兰)、生建(后改为城内),成立城关镇。
7月1日零时,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6月30日24时,全镇4227户,24417人,其中男13091人,女11326人。
9月14日,城关镇208名知识青年到明溪县夏阳公社农场落户,143名知识青年到建西(今属顺昌县)、建瓯两县担任半耕半教“志愿兵”。同年,还移民18户93人到三明、明溪,85人到浦城茶场等山区落户。
11月,组织市民入社,改市民段组为生产队建制。全镇有400户、13216名市民入社,组成30个市民生产队,入社土地73亩,果树1337株、耕牛11只、土车89架。
同年,城关镇6个街道和镇直机关动员劳力,在境内木兰溪两岸开展筑堤义务劳动,共投工170多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50万立方米。翌年竣工,使境内木兰溪两岸筑上一道防洪石堤。
1965年
1月,开展群众性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
6月1日,成立城关镇人民防空指挥所,各大队成立人民防空指挥领导小组。
9月,又有19名知识青年到建瓯担任半耕半教“志愿兵”。
1966年
2月,全镇开展学习焦裕禄事迹活动。
3月14~15日,镇人民代表选举日。全镇选民11720人,分7个选区,22个选场,设55个流动票箱,让选民投票。参加投票选民10030人,参选率为91.3%。选出镇人民代表90人,县人民代表30人。
4月27~28日,召开城关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90人,选举林丹桂任镇长,翁金嘉为副镇长,林相等10人为镇人民委员会委员。
9月县木兰溪治理工程指挥部成立。全镇动员,在木兰溪城关溪段筑堤造田。
1968年
12月,贯彻县革委会兴建“红太阳馆”(在原文庙前)的决定,全镇干群参加建馆义务劳动。1998年,拆除“红太阳馆”,重建文庙前的石埕、泮池和绰楔门。
1969年
7月,贯彻毛泽东“将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即“6.26”指示),各街先后成立合作医疗所,推选“赤脚医生”。1981年改称“乡村医生”。
10月15日,全镇902名知识青年赴宁化县插队落户。
1970年
9月,城关镇成立党的核心小组,行使镇党委职权。
10月,开始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1年
6月1~4日,召开中共仙游县城关镇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7名,选举杨言不等8人为新的党委委员。8月19日,莆田地委批复任命程广英为中共城关镇委员会书记,杨言不、吴松容、陈景荣任副书记。
1972年
1月30日,召开狠刹“五风”(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聚众赌博、铺张浪费、破坏集体经济),大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誓师大会,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和党、团员参加。
2月,全镇31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到本县山区公社上山下乡插队劳动锻炼。
同年,在拱桥头杨祠旧址(今党校路口东侧)开办城关中学,招收城关镇、城关公社的学生。1978年,城关中学改名仙游第二中学,1987年改办为仙游县高级职业中学,1996年该校迁往城东镇东门村。
1973年
7月1日,南门城关大桥建成通车。
1974年
7月,240名高、初中毕业生往本县山区插队落户。
11月1日,成立城关镇民兵团,设正副团长、正副团政委、团参谋长、政治处正副主任、后勤正副处长等。
1975年
3月13~15日,传达贯彻省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发动全镇各街开展农业学大寨活动。
5月21日,落实地、县地震工作会议精神,城关镇设立地震测报站,各街设立地震测报点,抽调人员兼任地震测报工作。
7月,改造解放东路,耗资8.66万元,将原铺设的石板路改铺为水泥路面。
12月,镇直机关在赖店大埔底开山造田70多亩,红卫、红星、五一街开山造田90多亩种果茶。
1976年
1月,境内各界自发以各种形式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全镇举行吊唁活动。
11月,城关镇277名居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多数在仙游县8个山区公社插队落户。
1978年
11月,境内始建供水工程。翌年10月,对城区供水,日最大供水量4000吨。
1979年
5月,开始给“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摘帽”,给他们以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7月3日,成立城关工商行政管理所。
1980年
3月5日,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日。
8月26~28日,境内开展爱国卫生大检查。
1981年
1月,撒销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恢复城关镇人民政府,辖街不变。
1月27~29日,召开城关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93人,选举杨玉东为镇长,陈文玉、黄瑞莲、陈宗泽、董天石为副镇长。
1982年
2月20日,撤销各街革命领导小组,成立各街居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居民小组,生产队社员改称居民。
7月1日零时,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镇有6057户,30815人,其中男1686人,女13952人。
1983年
1月,城关镇人民政府改称鲤城镇人民政府。红星、五星、红卫、东风、五一、团结街分别复名为木兰、十字、洪桥、城内、南桥、柳坑街。
6月17~19日,连降暴雨,城关3天总降雨量达301毫米,南门水位超过警界线3.5米。木兰溪沿岸受灾严重。此后,夏、秋、冬连旱95天。
8月18日,凌晨,全镇统一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
同年,柳坑、木兰等街有18 户农户兴建家庭沼气池,利用沼气照明、煮饭。
1984年
4月12日,成立鲤城镇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科协),下设农业(蔬菜)、畜牧、轻化、土木建筑、企业管理、卫生保健6个学组和科普宣传组,共有会员35人,设主席1人,秘书长1人。
7月,县工商局在洪桥街燕顶生产队征地兴建县中心市场。
11月14~15日,召开中共鲤城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45人,郑瑞珍作《总结经验,开拓前进》的工作报告,选举中共鲤城镇第三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县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大会选举郑瑞珍为书记,余瑞恩、杨玉东为副书记,杨玉东兼任纪委书记。
11月30日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日。全镇选民11202人分成8个县代表选区和86个镇代表选区,选出县九届人大代表16人,镇八届人大代表120人。选民参加投票10580人,参选率94.4%。
12月2~3日,召开鲤城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代表120人,投票选举余瑞恩为镇长,陈玉秋、黄瑞莲、李建仁为副镇长。
同年,以古洋水库为水源的供水工程建成,铺设直径400毫米的输水管3750米,向鲤城镇日供水8000吨。
同年,木兰街自筹资金,建起3000多平方米的木兰市场。
1985年
5月1日,取消生猪派购,放开猪肉市场,允许多渠道自由经营。
5月,鲤城镇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1984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86年
3月,鲤城镇获国家计生委授予的1985年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0月4日,鲤城籍运动员陈泽斌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十届亚运会中,夺得10项全能冠军。
1987年
2月24日,境内开始发放“居民身份证”,至年底,全镇16岁以上公民26318人领取居民身份证。
4月,鲤城镇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称号。
8月15日,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厚泽视察县中心市场。
9月28~29日,召开鲤城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78人,差额选举李建仁为镇长,阮锦福、黄瑞莲为副镇长。
10月15~16日,召开中共鲤城镇第四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77人,郑瑞珍作《在改革实践中前进》工作报告,选举郑瑞珍为书记,杨玉东、傅彩思为副书记。选举余金焕为纪委书记。
同年,在全省“创建文明县城”活动中,鲤城被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县城”称号。
同年,坐落在县委党校东侧的正觉寺由宗义法师捐巨资开建,至1991年竣工。
1988年
1月25日,县民政局确认洪桥居委会郭姓居民82户416人、城内街居委会郭姓居民19户83人,恢复为回族身份。
4月8日,木兰塑料二厂与香港华利贸易公司合资成立“福建省仙游华兰塑胶有限公司”,为境内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同年,中心市场首次获1987~1988年度“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至1995年,该市场为全省惟一连获四次“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称号单位。
1989年
3月,南大路南桥路段拓宽,路幅由原来10米左右拓宽为18米,12米宽的街道铺柏油路。
同年,鲤城镇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
1990年
春季,省电化教学现场会议在实验小学召开。
5月,液化气供应公司在鲤城成立,6月开始供气。鲤城部分居民始以液化气为燃料。
7月1日零时,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6月30日24时,鲤城全镇10832户45843人,其中男23186人,女22657人;非农业人口35555人,农业人口10288人。
10月28日,召开中共鲤城镇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74名,陈启涛当选为书记,李建仁、梁开和当选为副书记,蔡玉志当选为纪委书记。
12月15日,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日。全镇人口38996人,选民29790人,参加选举的27512人,参选率92.3%。全镇分为22个大选区(选举县代表),39个小选区(选举镇代表),选出县人大代表24名,镇人大代表84名。
1991年
1月4~5日,召开鲤城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代表84名。第一次主席团会议推选连捷禧为镇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自此,镇人大主席团始设专职的常务主席。大会投票选举李建仁为镇长,阮锦福、颜寿地、吴加林为副镇长。
7月,城内街戴怀宇高考(理科)成绩643分,为全省第一名。
8月25日零时,鲤城地区开通与全国各地和190多个国家及地区直拨电话。私人住宅开始安装直拨电话。
12月28日,开始实行街道干部养老保险。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养老保险费由镇、街、个人三者分担;其他干部由街道、个人两者分担。街道干部正常退休后由保险公司发放退休金。
1992年
3月9日,仙游县旧城改造工程总指挥部成立。3月30日,6个街道分设旧城改造分指挥部。3月31日,县委、县府在工人俱乐部召开县直机关、鲤城镇机关及有关人士2000多人参加的旧城改造动员大会。
3月26日,鲤城镇始建有线电视站。10月1日试播。至年底,全镇有线电视入户1800家。
5月2日,旧城改造综合工程动工,第一期工程拆迁改建西门兜以西至二保、城内街北侧、十字街胜利南路北段街道,拆迁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街道宽28米,两侧为6~8层混合结构房屋,建筑面积19万多平方米。
6月21日,城内街王慧玲在长春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获女子南拳冠军。
9月6日,鲤城籍离休老干部、原空四军副军长蔡园回鲤城视察旧城改造,并把其旧居(因旧城改造拆除)补偿费21368元全部捐赠给钟山镇麦斜小学,作为教学奖励基金。
9月8日,召开镇残疾人协会首届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9名。
12月,位于木兰溪北岸(今仙游大桥北侧)的鲤城镇政府新大楼落成,镇政府由七级教堂搬迁到新大楼办公。
同年,省委、省政府授予鲤城镇“明星乡镇”称号。
1993年
1月25~26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副主任黄文麟及省检察院检察长郑义正等,视察境内旧城改造工程。
同月,鲤城镇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6月27日,电机厂大楼顶上自动报时钟建成。
8月18日,全镇开展打击流氓犯罪专项斗争,各街道大力配合。
8月24日,王慧玲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南拳全能金牌。
9月7日,全国汽车活塞、活塞专用设备研讨订货会议在鲤城镇召开,有200多个厂派员参加。与会人员还到木兰街参观东亚机械厂。
同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省长贾庆林到木兰街视察,对该街党支部“抓党建促经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1月14日,西门兜旧城改造示范街竣工,南桥街境内“108”(占地一百零八亩)工程开工。
11月16日,华侨李先生捐资兴建的鲤城道德中学竣工。
11月18日,庆祝莆田市建市10周年,各主要街道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11月29日,召开中共鲤城镇第六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21人,由陈玉秋作镇党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鲤城镇第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玉秋为书记,黄德根、梁开和、陈明泉为副书记,陈玉苍为纪委书记。
12月8日,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日。
同年,放开粮油供应,取消粮油定量定价供应政策。
1994年
1月3日,鲤城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新镇办公地址召开,正式代表84人。主席团一次会议推选连捷禧为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投票选举黄德根为镇长,吴加林、颜寿地、陈庆贤、林金建为副镇长。
1月8日,邮电局扩容2万门程控电话工程顺利竣工。全镇电话号码由5位升到6位。同年8月,电话号码6位升7位。
同日,仙游生化企业有限公司兼并鲤城镇酒精厂。
5月12日,县政府颁发《仙游县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定》、《仙游县城区商店、摊点、营业性娱乐场所管理暂行规定》、《仙游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仙游县城区绿化管理暂行规定),于1994年6月1日起执行。
5月28日,县自来水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总投资600万元,日可供鲤城水量3万吨。
1995年
6月5~7日,王慧玲获全国武术个人全能冠军,南拳、南棍冠军。
7月,鲤城城西学区少先大队获国家少工委表彰为全国“雏鹰行动”先进集体。
10月9日,召开镇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10月21日,仙游大桥开工兴建。于1998年1月建成通车,全长212.6米,宽27.7米,由福州大学土木建筑系设计,交通部三航局承建,总投资1400万人民币。
12月,鲤城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五届(1994~1995年度)文明单位”。
同年,实施第二期旧城改造工程。对解放路、胜利路、至喜亭路、党校路等未改造旧房进行改造,至2000年基本完工。
同年,在旧城改建拆迁中,从城内街桔井阁挖掘出一块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石碑,碑高2.3米,宽0.77米,厚0.14米。碑文标题为“仙游县石城碑”,石城碑的出土,为仙游县城的建设和变迁,提供翔实证据。
1996年
9月21日,开始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10月1~6日,县第十一届运动会在人民体育场举行。鲤城镇47名运动员参赛,囊括所有赛项团体总分第一名,还获得个人单项27项第一名。
10月8日,召开中共鲤城镇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21名,张建华作《拓宽改革思路,进行二次创业,建设两个文明,实现新的跨越》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鲤城镇第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张建华任书记,黄德根、梁开和、陈国峰、连向红任副书记。陈玉苍任纪委书记。
10月15日,城关派出所始行人口信息微机管理系统建设,于12月5日全面完成。户籍室运用人口信息微机管理系统作业。
10月20日,为“重阳节”,镇老龄委组织大型文艺踩街活动,共1000多人参加,大张旗鼓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12月5日,乡级人大换届选举日。全镇有26469名选民,划为38个选区开展选举,选出代表69名。
同年,鲤城镇被省严打领导小组、省政法委评为1996年全省严打工作先进单位。
1997年
1月2~3日,召开镇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代表69人,选举连捷禧任镇人大主席,颜寿地任镇人大副主席,黄德根任镇长,吴加林、范兆琪、陈庆贤、许天青任副镇长。
2月1日,木兰街城区防洪加固工程竣工。该工程加固堤岸1800米,总投资70余万元。
2月20~21日,镇各机关单位举行悼念邓小平同志仪式。
3月22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贺国强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鲤城镇察看三郊路鲤城路段、城南新区和鲤城旧城改造情况。
5月31日,占地5亩,预算投资500万元的鲤城道德幼儿园奠基,工程于1999年2月竣工。同日,洪桥街居委会办公大楼竣工,并举行落成仪式。
6月8日上午,县委统战部、工商联、民主党派联合在鲤城举行迎香港回归踩街游行活动。游行队伍从县体育场出发,沿鲤城主街道踩街游行。整个队伍由1部彩车、9辆男式摩托车、9部小轿车、7辆女式摩托车、71辆自行车组成。车队结构象征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6月19日,鲤城镇组织的百人大合唱团,在县委、县政府举办的“庆七一、迎回归”文艺晚会上获特等奖。
6月25日,南京军区动员部部长陆炳琳大校、省军区副参谋长刘万勤大校等一行10多人到鲤城镇,视察检查镇人武部、洪桥民兵营和镇民兵基层规范化建设情况。
7月1日,全镇张灯结彩,悬挂国旗、彩旗,热烈庆祝香港回归。务
8月21~24日,鲤城镇组队代表莆田市参加省“洛阳杯”体育先进乡镇乒乓球赛,获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单打冠军和第三、第四名,女子单打冠军和第三名。
10月24~25日,国家教委督检组莅临检查鲤城教育“两基”达标情况。
10月31日,来自日本、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和国内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家共150多人聚集鲤城,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14届年会。省、市、县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年会。
11月25~26日,镇人大主席连捷禧、环卫所主任张美玉在莆田市第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九届人大代表。
12月20日,洪桥、木兰、十字、城内、南桥、柳坑6个街居委会为仙游县第一批小康居委会。
12月23日,由市委、市府、军分区、市委组织部联合组成的人武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检查考评组,到鲤城镇检查考评。
同年,鲤城镇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8年
1月3日,开始实施《鲤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试行办法》,资金筹措按县、镇、街2:4:4比例负担。全镇有39户72人享受生活补贴。
1月22日镇企业综合大楼落成,位于木兰大坪口,占地总面积13亩,主楼7层,建筑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
2月25~26日,召开镇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选举邱顶天为镇长。
3月2~3日,经省小康验收组复查,鲤城镇基本实现小康。
3月12日,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市、县领导陪同下,到鲤城东亚机械有限公司调研考察。
3月14日,鲤城举行盛大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踩街活动,共有40个方队、3000多人参加。
5月1~3日,鲤城镇首届运动会在县人民体育场举行。运动会设立田径、男子篮球、乒乓球、象棋、老年门球等5个竞赛项目。每个项目竞赛分街道、学校、镇直机关3个组进行。城内街、道德中学、镇机关获田径第一名;洪桥街、实验小学、镇机关分别获篮球第一名和乒乓球第一名;十字街、道德中学分别获中国象棋第一名;南桥街获得老年门球第一名。
5月1日,城区公共交通线开通,设3路专线,方便群众。
5月,兰溪公园一期工程开工,于当年10月完成。鲤城镇投资400多万元,建筑总面积26800平方米,设有广场、门球场、凉亭、八角亭、娱乐园、花坛、管理处等。
8月,全镇为长江流域灾区捐资74389.5元,衣物26800件。
8月,党校路、仙游饭店西侧、师范路、仙榜路柳坑路段改造拆迁。党校路拆迁房屋56户占地面积138657平方米;仙游饭店西侧拆迁房屋25户,占地面积2970.79平方米;师范路拆迁房屋18户和4个单位,占地面积6961.72平方米;柳坑路段拆迁房屋97户占地面积7871.5平方米。
9月18日木兰街爱国华侨朱国辉朱国勇代表朱氏家族将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费18.6万元,捐赠给鲤城镇政府设立朱元亨教育基金会,作为红星小学和鲤城中心幼儿园奖学、助学金。
10月12日,城区第一个蒲峰(大济镇蒲峰村)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竣工投产,设计日无害化处理垃圾40吨。
10月20日,鲤城镇木兰溪城洪堤加固达标工程开工。该工程长1920米,总造价94.7万元,由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四工程处和县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公司分段承包施工。于12月15日完工。
10月24日,仙游二中举行百年校庆活动。原空四军副军长蔡园,省文联主席许怀中,省农业厅厅长吴建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天水、林育才,副市长郑庆国,市政协副主席朱伯棋和县各套班子领导,以及来自新加坡、台湾、香港和仙游二中校友会北京分会、天津分会、上海分会、福州分会、厦门分会等校友近千人参加校庆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等为校庆题词。
11月4日,镇党委召开党员代表会议,选举出席中共仙游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14名。
11月5~6日,全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暨边界县城创建活动联谊会在鲤城召开。
11月10日,鲤城“110”社会服务网络正式开通。
12月16日,县级人大代表选举日。全镇划为19个选区,选出县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2名。
同年,鲤城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99年
3月15日,市民政局授予洪桥、木兰、城内街居委会为“一级居委会”。
4月26日,召开鲤城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选举陈明泉为镇长。
6月7~11日,鲤城镇95名老年人参加县第六届老年运动会,囊括全部赛项(乒乓球、门球、桥牌、象棋、泰迪球)第一名。
6月21日,县委书记李德金到十字、柳坑街居委会调查研究,分析鲤城经济发展情况,提出鲤城城区应实施“商贸兴镇”的经济发展策略。
7月1日,省委授予中共鲤城镇党委“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9月4日,在县体育场隆重召开纪念仙游置县1300周年暨招商引资大会,省、市、县领导和海内外乡亲等来宾500余人及境内机关、学校、居民近万人参加大会,会后举行盛况空前的踩街活动。晚上在兰溪公园举行焰火晚会,木兰溪南门桥至霞苑桥两岸观众人山人海。
10月10~11日,召开中共鲤城镇第八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53人。陈国华作题为《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努力开创鲤城镇跨世纪发展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鲤城镇第八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陈国华任书记,陈明泉、范兆琪、朱清玉任副书记。
同月,全镇开展赈灾活动,捐款171931元,衣物12314件,大米、水泥各100多吨支援游洋、枫亭等地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11月,迎勋南路改造拆迁,改造路段长320米,新路幅26米,拆迁房屋135户和5个单位,占地面积23773平方米。
12月6日,镇人民代表换届选举日。全镇选民29414人,分为41个选区、113个投票站。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28212人,参选率95.19%,选出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9名。
同月,全镇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走上街头,深入小巷,进行卫生大清理。全城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同年,退休干部王文灶主持倡修南门大桥,县政府拨款和群众捐资共30多万元,对桥基四周铺筑方石块并加层浇灌钢筋水泥。
2000年
1月3~4日,召开鲤城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代表69名。这次会议通过《关于镇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99年财政执行情况和2000年财政预算报告的决议》、《关于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2000年统筹费预算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依法行政实施规划的决议》。大会选举吴加林任镇人大主席,陈明泉任镇长,连建才、李明容、杨碧静、严钦良任副镇长。
1月12日,召开鲤城镇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5人。
3月,福建省绿化委员会授予鲤城镇“省级园林式镇”称号,鲤城镇并被福建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3月,王少媛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4月13日,成立《鲤城镇志》编纂领导小组,陈国华任组长,陈明泉任副组长。党委宣传委员严宗伙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5月18日,木兰居委会投资兴办的木兰水上乐园竣工开业。
5月19日,木兰街道慈善会正式成立,有会员403人,已筹集资金6.6万元,帮助30多名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
8月10日,城关地区“小灵通”便携电话正式开通。
8月12日,增设仙糖居委会。
8月21日,镇党委、政府领导带领居委会负责人、镇直镇办代表到石苍乡开展“扶贫结对子”活动,并送去扶贫资金6万元。
8月31日,洪桥居委会捐赠给实验小学桌椅和办公设备138套,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10月,新建的仙榜路柳坑路段和城关大桥水泥路面浇灌竣工并通车。
10月,鲤城镇卫生院综合大楼落成。大楼坐落于党校路口,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造价约200万元。
10月12~18日,鲤城镇代表队参加县第十二届运动会,囊括篮球、田径、武术、中国象棋、乒乓球五个项目第一名,并获得乡镇区(平原片)团体总分第一名。
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镇17689户,56094人(含外来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其中男27151人,女28943人;家庭户17189户,男26524人,女27720人;集体户498户,男627人,女1223人。
12月26~27 日,鲤城镇“新世纪之光”元旦文艺晚会在县人民影剧院举行,参加表演的有镇机关、各街道居委会、学校共14个单位,表演18个节目。
12月,鲤城镇获省第七届(1998~1999年度)创建文明县城竞赛活动“一级达标县城”称号。
12月底,境内最高的商住综合楼--长江花园竣工。楼高16层,坐落在西门兜东北侧,总占地面积3.78亩,总建筑面积16910平方米。同年,坐落在虎啸山的烈士陵园一期工程竣工。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