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近年来,南靖县和溪镇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以“生态+”理念为引领,着力加强小流域治理,全力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和溪形成生动实践。
和溪镇位于九龙江西溪源头的闽西南结合部山区,辖区面积146.9平方公里,境内大小河流9条、总长92.8公里、流域面积188.1平方公里,其中重点流域——斗米溪和高才溪,两条小流域范围内共有11家小水电站、11家规模养殖场、3家企业与1万多名村民。
“多种模式”治理污水垃圾
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全镇投入80多万元,新建一批垃圾收集池,配备500多只垃圾桶,聘请保洁员36名,与保洁公司签订14个村垃圾清运合同,实现“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每日保洁模式,彻底改变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臭气熏天的现象。投入350多万元完成9处人工湿地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110多万元,在斗米溪、高才溪沿线村庄建设640口三格化粪池,通过生态循环模式,年有效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物排放量约49.6吨,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逐步推广雨污分离治污模式,对全镇新建的小区,如林中大坪田新村、上坂新村,全部落实雨污分离模式,从源头上减少生活污水污染。
“细分权责”整治养殖污染
和溪镇抽调班子成员、部分干部职工及河道专管员、道路专管员、城建中队、相关村两委组成11个工作组,对斗米溪、高才溪11家规模场进行“一对一”挂钩整治,将责任细化到人,做到每周至少两次到自己所挂钩的规模场清点存栏数、检查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和出水口水质情况,对存在问题立行立改。进一步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对存栏数未削减到位的规模场,限定时间自行整改,超过时间给予强制拆除,并从用电度数据方面监管各规模场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确保存栏数削减到位、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充分发挥镇城建中队、河道专管员作用,加大生猪养殖反弹巡查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
“多方立项”维护水生态环境
和溪镇已投入570多万元,在斗米溪上游迎新村和迎富村开展“一江两岸”生态水系项目建设,主要建设项目为生态护岸、河道清淤清障、截污工程、水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美化等,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提升沿线村庄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斗米溪规模生猪养殖场“一场一策”方案,投入150万元对环保工艺进行技术再改造再提升,全面推进养殖废水及粪污资源化再利用,现已完成4家规模场的升级改造。累计投入500万元在高才溪沿线建设2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座总磷提标工程,处理规模分别为200m³/d、300m³/d和500m³/d,日处理污水达1000m³,有效解决和溪镇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改善高才溪小流域生态环境,提升水质。
“多措并举”整改小水电生态
和溪镇将辖区内33家小水电站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挂钩村领导 、工作队长和村主干做好指导、监管,督促小水电站按河长办工作要求做好整改工作。该镇在斗米溪和高才溪小流域沿线已完成监控安装,可以通过手机APP平台实时监控各家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执行情况,截至目前,和溪镇已完成全部29家安装任务。全镇投入76万元,在斗米溪流域开展河道拆违、生态清淤、河面漂浮物清理、河道两岸堆放的废渣与垃圾清除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清理河道垃圾及淤泥7000多立方。同时,水电站运行时清理出来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经过综合整治及项目建设,为斗米溪和高才溪水质稳定提升至Ⅲ类水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未来,和溪镇将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治水、护水、兴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持续推进小流域整治工作,努力让河面上再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靓丽风景线。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