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今日,

通往木兰溪源头的公路

拓宽硬化工程

及配套的防护工程

全部竣工,

今年木兰溪源头的村民

可以高高兴兴回老家,

欢欢喜喜过大年了。


从徒步爬行古道,

到宽敞双车道水泥路,

历经艰难

木兰溪源头村民

终于盼来了幸福大道。

图片


图片

(村民欢喜点赞)

“无论别的地方怎样干旱,木兰溪源头的水从未断绝过,因为源头底下和四周有个极大的隐形湖泊。这个循环不止的活水库,使得母亲河生生不息。”

——摘自《仙游边界行》

图片

(木兰溪源头)

木兰溪是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是莆 仙儿女的“母亲河”,发源于西苑乡仙西村,从仙游城关穿城而过。木兰溪源村落统称仙游山,包括西苑乡仙山村、仙西村和仙东村。近年来,慕名前往木兰溪源头探寻的人越来越多,但也有不少人因山路颠簸难行而却步。

追溯历史,仙游山最早下山的路,名为“白鹭岭”。白鹭岭古驿道约有4660个台阶,它一头连着仙游山,一头连着度尾镇霞溪村,曾是仙游山村民的交通运输线。传说何氏九仙在九鲤飞升之前最早踏足这片土地,仙游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在白鹭岭古驿道上,可见村民长年累月负重行走留下的脚窝印痕,而这一步步拾级而上的艰辛之选一直延续到80后。

图片

图片



80后纪琳云的老家在仙游山,从小在山里长大,直到高一才到山下的度尾中学求学。虽然早已大学毕业定居福州,但曾与同学爬行白鹭岭回家的经历一直刻在她心里。纪琳云说,2002年回老家的路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而且一天才一辆班车,条件十分艰苦,当时班车都是中午12点多才到校门口,周末放假坐班车就只能等星期六中午才能出发,星期日一大早又得赶班车回校。

“为了在家多待一天,我们同乡的三四个同学常在周五下午放学就结伴爬白鹭岭。通常到山脚就挺晚了,不久就得摸黑爬行,有时爬到中途就开始累到后悔。”纪琳云笑说,那时就只为了在家多待一天,也是蛮拼的。

纪琳云说,后来山路硬化了,虽然去大城市上大学了就不常回去,但还是很高兴。现在外面生活更不常回去了,但听到老家的公路拓宽为双车道,我们真的特别开心,也许是我们经历了艰苦,所以才越能感知幸福的来之不易,相信老家会越来越好。


图片

图片

施工期间,不少村民回村需绕行泉州、走小路、重走白鹭岭,极不方便。西苑乡仙山村支书林培锁介绍,公路拓宽硬化升级解决了仙游山6000多人通行的问题,是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村民对此无不称赞,个个心里乐开花。仙游山地处偏远山区,早前公路未开通都要走白鹭岭古驿道,1995年开始修公路,1997年通车,2008年才硬化,宽大约4.5米。


图片


仙山村村民林庆富和林温道都已77岁了,都经历过未通公路前以白鹭岭作为外界联系主要“运输线”的年代。林庆富说,“这条路修通后,仙游山群众是相当高兴,因为过去没有公路,交通不方便,凡是群众的生活用品、农用的化肥等等都是从度尾镇挑回来的,小时候我只能挑40斤盐,只能挣8分钱。现在有车载,什么东西都不用挑,货不用挑,人还有车坐,非常方便。过去开了小公路,有改善但也不是很好。今年拓宽硬化后,车非常畅通,群众出行也很方便。过去没拓宽,车祸经常发生,现在拓宽了大家出行更安全了。做这条公路对群众的福利特别大,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林温道说,“过去生活、农业等用品都是从度尾挑回来,25公里一直用肩挑,重症病人需要四个人挑到山下,交通非常不方便。现在道路拓宽了,群众都非常高兴,有了双车道出行更安全了。”



据西苑乡党委书记陈镇洲介绍,仙游山道路原本窄狭,坑坑洼洼,两车相汇避车困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攻克这一难题,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其拓宽升级列入民生项目,积极发动在外企业家捐资,并在县委书记郑亚木的调研支持下,全力推进。

工程从

仙山村修至仙竹村,

总长12.6公里,

由原来的4.5米

拓宽到6.5米,

每公里造价约为110万元,

省、市专项资金

每公里补助75万元,

县里协调扶贫等资金

支持200多万元,

其余资金为乡、村自筹

和社会爱心捐资,

总投资约1300多万元。

图片

“工程能顺利竣工通车,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陈镇洲告诉记者,工程前期的征迁工作开展地很顺利,群众都愿意自动捐献,没有涉及赔偿等问题,此外三个村的老协会也很好地做些协调工作,得以齐心协力。通车后,不仅能极大改善仙游山群众出行条件,还将带动仙游山乡村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图片

图片


图片

◎仙游山简介


一座与县同名的山,一座神仙游历的山,一座流出木兰溪源头活水的山,一座三百万莆仙人必读的山。

仙游山位于仙游县西部,隶属戴云山脉,与永春德化接壤,平均海拔800米,因传说太乙天尊云游至此而得名。仙游山分布西苑乡仙东、仙西、仙山三个行政村,总人口 6000多人。据唐李吉甫撰著《元和郡县图志》载:“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以为名”。清源县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因仙游山改名“仙游县”,仙游县名一直沿袭至今。据仁山厚德宫载,仙游山在明时已形成聚落,有 “七乡十六角”之称。七乡:洋头、洋尾、后埕、坑西、半林、官渡尾、硎头。十六角:仁山、来埔、 大洋坑、熊宿、横硎、岭头宫、邦山、只洋、黄坑、黄坑头、下岐、石鼓、新岑坑、后塘、顶厝坑、苏宫。有的村落今已湮没不存。解放初,仙游山设为仙山乡,分为仙东、仙西、仙山三个行政村。

图片


 ·End·


作者:今报记者 刘燕钦 文/图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