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构思立意取材于冼星海谱曲的民族交响史诗《黄河大合唱》,作品以三联画形式,通过打破时空的构图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的内容。画面以土黄为主色调,以黄河为背景,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抗日战争,展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和钢铁意志。作品表现技法借鉴了汉代画像砖艺术,同时使用撞水和积染法,画面肌理丰富,人物形象生动。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对他利诱劝降,都被他严辞拒绝,6月18日坦然走向刑场,从容就义,时年36岁。鲁迅先生说:“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为党为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杀不掉的,是永生的!”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主席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创作油画《瞿秋白》是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在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选举产生了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这次会议着重从思想建党和政治上建军的高度,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党是军队团结核心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品《1929古田会议》以古田会议为背景,用中国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画画以毛泽东为中心展开描绘,展现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中国画《长征•1934宁化》的创作,是以宁化苏区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和宁化作为中央红军长征最远的出发地为主题而展开创作,画面围绕着通过红军队伍迈着坚定信念的脚步踏上转战征途~~长征,父老乡亲闻讯赶到村口不舍的送别和期盼中展开,展现出在那峥嵘岁月里,红军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长征•1934宁化》的创作,重温红军长征革命的历史,感悟长征精神,追寻永恒初心!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该作品着重表现1949年建国前夕,陈嘉庚与全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黄炎培、陈叔通、沈雁冰等一起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步出会场时的情景。期间,他们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在一起共商国事,研究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确定国歌、国旗、国徽等重大事项,为新中国的成立出谋献策,体现出他们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决心与作为。
作品选取了京城典型的红墙为背景,笔墨单纯而朴素,色彩热烈而凝重,人物组合整体中求变化,艺术地再现了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这批爱国人士的精神状态。2016年6月,作品参加了在北京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福建省10人晋京展”,2021年被中国共产党历史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战地黄花:本作品通过八路军女卫生员的刻画,表达卫生员也意喻为战地黄花;在硝烟弥漫的战争空隙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八路军病员采摘疗伤所需的野菊花的情景。作品取在战地背景,如被日军摧毁繁荣墙壁上面依稀可见的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标语等。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解放厦门》巨幅油画,长6米,高2.35米,画中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1949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没有飞机舰艇掩护的情况下,用木帆船和轻武器,经过近四十个小时的鏖战,英勇攻克厦门的过程,画面表达的是解放军在集美沿海一带渡海奋力强攻登陆岛内的战斗场面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绣红旗》表现了江姐和她的战友在新中国即将成立时在渣滓洞里绣红旗的那感人的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微弱的烛光,昏暗的牢室,但革命者对即将迎来的光明充满美丽的憧憬。这幅作品是“主旋律”创作的一种大胆的尝试,突破了模式化的束缚,画面体现了革命志士的人格尊严与崇高情怀;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作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表现的是南平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同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情景。廖俊波居于画面中心位置,他面带微笑,这是政和县贫困乡村的村民们最熟悉的笑容。围在他身边的是他家访过的村民、夜谈过的村干部、帮扶过的贫困户等,反映了走向小康的百姓的风貌。
作品以长卷方式展开,既把廖俊波设计在画面中心,也通过村民群像组合形成了抛物线形的视线移动。山峦形成的凹陷的底端,恰恰是政和县新建园区的建筑。重叠的山峦也是廖俊波带领村民改造荒山、退耕还林后变为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形象。作品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现代水墨写实人物画进行了有机结合,塑造了具有时代风采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男孩胸前戴着红领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谷文昌(1915-1981),曾任中共福建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在东山任职期间,造林治沙卓有成效,使东山由荒漠化的贫困县变成青山碧水的宜居岛屿,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为谷文昌点赞,多次号召全党基层干部向其学习。创作小组采用了谷文昌为人熟知的典型形象,采用独幅油画的表现形式,力图突出主体,建构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的热火朝天的历史场景。立足于呈现“民族脊梁--谷文昌”这一典型人物的时代精神和绿水青山家园情怀的主题思想。
省文联音乐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