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美丽乡村行——六墩村
热爱摄影的叔公说要去我老家一一六墩村拍一个主题照,要我帮忙找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做模特。
突然间,我便动了乡情,欣然答应随他前往。
下午4点出发,驱车前往,不消半小时也就到了老家。侄女和她邻家的一个男孩早已等在门口。因为要拍日落的场景,这个时候太阳还热力四射,离下山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便到村中拍些风景照,也满足我的怀旧情结。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家乡的旧貌早已换了新颜。新村新楼房矗立,家家户户门前养的花花草草在五月的骄阳下鲜妍明媚。村庄的主干道都铺上了水泥路,过往的车辆不再卷起漫天的尘土。侄女带我们找到了一条旧巷子,狭长而幽深,泥瓦木结构的旧房子,破旧的木门带着锈迹的铜锁,门前摆放的长长石凳,都很有怀旧复古的味道。一条青石小径延伸向前方,错落有致的房屋在光影中静默,悠然地享受着静谧的时光。
叔公很兴奋,举起专业相机让我们配合拍照,说这光影拍出的效果一定好。我们一路走一路拍。在巷中对坐闲聊的婆婆和媳妇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小声地交谈着:他们是在拍电影吗?我们微笑不语。我离开家乡早,对于乡亲们来说早已是外来客,我甚至已找不到原来老姑表哥们住的老房子了。
巷子的尽头,有条通往河边的小径。小径两旁的野花、青草,在风中摇曳,在光影中明媚,一级级的青石台阶平平仄仄成唯美诗行。
家乡的这条河河面宽广,可能是由于上游河段施工,水在庆元段被拦截了吧,整条河面青石裸露,只有浅浅的一滩一滩的水,在阳光下粼粼地闪着波光。侄女和邻家男孩兴奋得在石头间跳跃,时而捡着小石子玩,时而泼得水花四溅,我绿衣白裙立在河中央,要是此时来一阵风,我便可以飘飘欲仙了。
叔公或蹲或立或侧或正,拍他眼中的风景,定格下了许多精彩的画面。不远处还有两位村妇拿着盆子在浅水滩里摸河螺,那弯腰的姿势,纯朴的形象和这画面相得益彰,一举手一投足都别有韵味。她们不知道自己已成了别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河的对岸就是我童年时住过的祖屋。自堂哥搬进新房后,我便再也没去过,也许早已拆了吧。老屋就在河边,走它几十步,再下一条陡陡的由大块青石铺成的台阶就到了河边。小时候这条河热闹非凡,许多的生活场景生动有趣。夏天的清晨,男人们光着膀子汲着拖鞋就去河边挑水饮用,女人们穿着花衣花裤便到河边洗衣洗菜,如果不是农忙时节,日子过得清闲,便会边忙活边闲聊,“三个女人一台戏”是永恒的真理。我也常跟着老妈来河边洗衣,印象最深的是她们说东家长西家短时那声情并茂的场景,以及贴着耳朵低语时的有趣模样。
最热闹的要算是发洪水的时候了。全村男女老少倾巢而出,一大早就聚在河边看洪水,有时还可以捡到一些被冲到河岸的大木头或盆器之类的,甚至于捞到大母猪,鱼类就更不用说啦。大家一面担心着水势上涨,一面又兴奋于波涛汹涌的壮观场面!而一到这样的雨季,老爸是难得着家的。他和村干部们就要通宵值班,时刻关注着汛情,到河边地势较低的人家去抢险,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住。乡亲们也空前的团结,遇到困难都能互相照应。大水过后,河岸一片狼藉,花衣挂在树上招摇,破盆破罐,木头破凳之类的了无生气地躺在河滩上。村干部便组织村民清理河道河滩。很快,家乡的河又恢复了宁静与秀美。
我没有趟水过河,只站在对岸怀想,不敢走近怕惊醒了那遥远而沉睡的梦。
最能寄托乡愁的便是这棵老樟树了,虽然已苍老得忘记了岁月,但它依旧枝繁叶茂,荫庇着过往的行人和归来的游子。还有这座在我童年时修建的大桥,被古香樟掩映成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新建的一座长亭,颜色黄得养眼,可是再也邀不来童年时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古树旁长亭中高低不一的石拱桥洞中玩耍嬉戏了……
太阳已渐渐退去了灼人的光热,慢慢地滑向山的那边。我们赶到要拍照的位置一一高速路上的大桥。主角终于登场了。画面中远山连绵起伏,古朴的村庄在炊烟中飘渺,一条高速路笔直地向远方伸展,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的两个孩子放学归来,被落日余辉中的美景所吸引,一起站在桥上看风景。两人的脸朝着高速伸展的方向,那是山外精彩的世界,我给它取名叫“远方”。
正打算收拾东西回村时,却来了份意外的惊喜。侄女朝着我兴奋地喊道:“羊!羊!”朝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一群羊迎面而来,白色与棕黄色的羊混搭在一起,步履矫健地朝我们涌来,我难得见到这么壮观的羊群,也很兴奋,赶紧用相机拍了几张远景和近景照。叔公也跟在羊群后面抓拍。放羊的夫妇很热情说他们就住在前面不远的半山上,如果还没拍过瘾可以跟他们一起去拍个够。我们赶紧道谢说拍好了拍好了。
有些风景常在不期然中就与你撞了个满怀,有时刚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它便可以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次回家乡,就是与美不期而遇。新与旧的并存,既满足了游子的怀旧情怀,又满足了游子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希冀。真好!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