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我省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成效凸显

   

  本报讯 (记者 陈梦婕)国务院华侨农场发展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近日在福州表示,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我加压,在归难侨危房改造、社保医保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归难侨危房改造年底可基本完成,比国务院的要求提前1年完成。
  我省共有17个华侨农场,大部分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积达51万亩,总人口77340人。去年,省政府成立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后,省发改委、财政厅、侨办按照农场改革发展工作进度下拨了各项补助资金近3亿元,为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切实解决了华侨农场归难侨居住危房、职工社保、医保、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确权等问题。
  华侨农场归难侨居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省委、省政府把华侨农场“侨居造福工程”连续两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要求在2007-2008两年内将问题基本解决。“侨居造福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重点以拆旧建新为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根据各个华侨农场所处位置不同,因地制宜。同时,考虑到归难侨生活习惯和原居住国的文化特色,还结合发展旅游服务业,设计成有异国风情的特色建筑。截至目前,“侨居造福工程”主体封顶和动工在建5275套,占总任务的94%,基本解决了华侨农场归难侨居住危房问题。
  部分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和全省华侨农场职工医疗保险问题也已得到妥善解决。1998年,我省华侨农场率先在全国范围将华侨农场职工纳入基本养老省级统筹,但未参保或断保的职工仍有1035名。今年,经省政府批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省侨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将这1035名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还将华侨农场2万多名职工一次性全部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需要补缴的部分均由省财政安排并下达。
  同时,省政府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华侨农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统筹,确保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惠农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覆盖华侨农场。把华侨农场通场部和通管理区的建设道路列入“省万里农村路网工程”项目库,分别按乡镇通县、通建制村公路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华侨农场饮水安全工程、需除险加固的华侨农场水库和内河防洪堤分别列入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和《“六千”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灾害救助、扶贫等工作也纳入各部门计划盘子,统筹安排,并适当照顾。
  此外,华侨农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确权发证占总面积的97%,切实维护了华侨农场和归难侨的合法权益。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