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在下党乡引发热烈反响
2019年8月7日
本台记者柯婉萍 陈丽晶 陈威宇报道
6日上午,寿宁县下党乡的上百名干部、群众,纷纷聚集在鸾峰桥上,寿宁县委书记汤孔忠向乡亲们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就在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下党乡实现了脱贫,鼓励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一天对于下党乡来说,注定是难忘的。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下党乡的深情牵挂和勉励,让乡亲们备受鼓舞,他们纷纷奔走相告,传播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压混:敲锣庆祝】当天下午,村民们一起载歌载舞,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半个多月前,受乡亲们委托,下党乡6位党员干部群众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这封寄托着全乡人民深情的书信,辗转千山万水,将下党乡脱贫致富的喜讯报给了习近平总书记。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便是信件执笔人之一。【出录音】我们在信中回忆了过去下党贫困的情景,回想起总书记当年头戴草帽,肩披毛巾,不畏艰难,翻山越岭来到下党,为下党的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第二是汇报了下党在党的扶贫政策和总书记的牵挂下,这么多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三就是希望总书记能够抽时间回到下党,来走一走,看一看。【录音止】
刘明华说,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下党多年脱贫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干部群众的鼓舞和鞭策。【出录音】我们下党乡的人民群众也绝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努力把下党建成山清、水秀、景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相信下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录音止】
参与写信的陈大辉是下党乡建乡初期的炊事员,他见证了下党三十多年来的变化。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他内心万分激动。【出录音】没有习总书记,下党不可能变化这么大。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真的非常高兴。【录音止】
下党乡地处闽东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下党乡还是一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特困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在总书记的关心和牵挂下,如今的下党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有了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茶业和旅游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三十年间,下党从原先闭塞落后的穷乡僻壤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2018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66元,全乡118户贫困户504人已实现全部脱贫。
走在下党村旅游一条街上,一幢古色古香的民居大门上写着“幸福茶馆”四个大字,茶馆的主人名叫王光朝。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到下党乡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发展难题,王光朝就是为习近平一行挑解暑凉茶的志愿者之一。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种田种地到八十年代卖茶叶和农产品,再到如今创办幸福茶馆,一步步从贫困走向了幸福生活。【出录音】最感谢的还是习总书记,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下党才有今天。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下党人民的生活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我们坚信下党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幸福。【录音止】
下党乡乡长项忠红告诉记者,总书记的回信她反反复复阅读了十几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这封回信给闽东大山深处的下党乡注入了发展的不竭动力。【录音起】总书记的回信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总书记一直鼓励我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这让我们特别感动。总书记在回信中还说到要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今后,下党乡将继续立足本地的优势,发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弘扬红色精神,讲好下党故事。【录音止】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